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21期
编号:13123024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宋杨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AMI护理手段,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调查统计。 结果 实验组在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大部分预后良好,康复率为93.55%,满意率为87.10%;对照组康复率和满意率分别为54.83%和45.16%。两组间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率。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1-155-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疾病,常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根据统计,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70%左右,且具有发病急、变化迅速和病死率高的特点。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指提前预知最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高度重视并观察其预警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护理及医疗防治措施[2]。本研究分别对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手段,比较其对预后情况的不同影响,现将所得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